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光老师:宁可青龙高万丈,不许白虎半抬头”什么情况下适用

2022-01-22 15:45:07
0
“宁可青龙高万丈,不肯白虎半抬头。”相信很多学风水的小伙伴们都听说过这句口诀,究竟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宁愿青龙有万丈高,都不愿意白虎有半点抬头的意思。

那这句话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呢?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在风水学中,青龙属于左边,白虎属于右边。

我们都知道,风水中有左水倒右、有右水倒左、还有之玄水。如果是右水倒左的话水从左边出,左边青龙砂高右边白虎砂矮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去水方的砂必须要高大才能够关得住水,风也不会从水口方向进来,而来水方的白虎砂低水才能更容易流到局里来。

来水方砂手矮小,谓之“天门开”。

去水方砂手高大,能够锁得住水,谓之“地户闭”。

相反,如果是左水倒右,那白虎砂就不能矮小,必须要高大才能锁得住水,所以:“宁可青龙高万丈,不许白虎半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适用的。

否则就锁不住水,风也会从水口方向进来,将局内的气吹散,《葬经》云:“气乘风则散”,所以去水方必须要高大,一定不能矮小。 

那之玄水的又该怎样呢?之玄水是往前流的,左右两边的砂层层关锁,就形成了之字或玄字形,也可以称之交牙水口。

这种水口的砂要分上手砂或下手砂,无论是左边的砂或是右边的砂,只要是在下手的,它就必须要比上手砂高大才行,否则关不住水,也锁不住气。


朱光,1962年5月生,广东省惠州市园洲人。自幼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小小年纪就明白悬壶济世、救死扶伤,造福乡里这样的大道理。幼年的朱光,耳染目濡爷爷在当时那个年代行医的艰辛,但是,依然长期坚持行医,悬壶济世,被当地老百姓传为美谈。到了父辈,本应该传承父辈的衣钵,继续将中医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却正值战争时期,父亲于1947年加入了 “东江纵队”。朱光先生从小听父亲讲爷爷行医的传奇事迹,内心深处似乎有声音在召唤他,幼小的心灵就萌发了从医治病救人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先生将行医问药逐渐演化成自己的使命。

由于耳染目濡,加之朱先生的勤奋与聪明,在家父的耐心指导下,朱先生对中医逐渐熟悉起来,随着治病救人案例增多,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研究的理论也越来越深入,很快,让他从一名中医门外汉变成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大家。在此基础上,朱先生诸类旁推,对中国的国学、气功学也都进行了研究,由于他掌握了中医这门学科,所以,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说也就很简单,很快,他就掌握了中国国学的精髓以及气功的治病救人的精妙之处。学以致用,在治病救人期间,朱先生将气功理疗与中医治病原理巧妙结合在一起,给患者用气功疗法疏通经脉,达到治疗病灶的目的,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

朱光先生深爱中华文化,对书画也是喜爱有加,拜在当代书画名家俞志华先生门下,研习书画,不断的钻研临摹,不断的揣摩思量,让朱先生在书画上也取得了斐然的造诣。一直以来,在任俞志华会长助理期间,陪同书画名家俞志华老师为全国100多家道院、庙宇题匾、题联,多次随俞会长参加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书画公益活动,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北京等国内的书画活动。

只要是国学,朱先生都要去研究,在闲暇之余,朱先生潜心钻研易经风水,在易经风水的研究过程中,朱先生深有感触的说,易经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学通了易经,其他学科都会融会贯通。为了真正明白易经的精髓所在,将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为此朱先生历时多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山山水水,进行实地考研,从易经的玄学理论到自然界的规律、从风水的演变到西方的环境学融汇,朱先生都逐一加以解释和学术引导,同时也加入了地理、天象、气象、哲学、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朱先生已经形成自己对易经独特的理解与应用,并总结出一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己的周易风水学术体系。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