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和精神内核,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武术更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壳子棍是一种独立的武术门派。据民间传说,18世纪时(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少林寺和尚,因从事反清活动在秦州被捕。后来和尚越狱逃走,跑到了秦安县高家屲。因为伤病和饥饿,体力不支,躺倒在高家屲村边的高粱地里。此时,恰逢高家屲村民高五太爷路过这里,看见身处绝境的和尚,顿起怜悯之心,便将和尚背回家中,千方百计医治抢救,和尚终于绝处逢生。和尚身体好转后,为报答高五太爷的救命之恩,便给高五太爷兄弟传授了少林绝技---壳子棍法。和尚在高家屲先后住了三年多,总计给高家兄弟传授了少林单头壳子棍四十五个,双头壳子棍二十一个,共计六十六个壳子,凡一百零八棍法,以及所有壳子棍的破解之法,也就是主要的攻、防之法。从此以后,壳子棍也慢慢流传开来。
三海师傅是壳子棍的正宗传人,他说:“壳子棍朴素而独特。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黄土戈壁,有人心怀大我,祈求着生生不息,一步一行间在时间的长河中凿刻出了壳子棍的模样。”
他认为:传承壳子棍,是让后代受益的事情。虽然现在面临着一些困难,但生活条件已经比前辈们优越了不少,在稳定的情况下,把壳子棍传给自己的孩子,传授给遍布中华大地的学员,让这门武术传承下来是很必要的。“有些东西你不去学习,不去继承,没了就没了。有人说黄金买不回来,但壳子棍才是真买不回来的。
壳子棍——棍法介绍:
壳子棍内容丰富,攻守全面,综合了棍术技击方法之方方面面。壳子棍分为练着壳子和搏着壳子,有些壳子练用一致,有些壳子练用不同。壳子棍易学、易练、易用,实战中瞬间变化快、变法多。高氏前辈曾言,其中有些壳子,给没学武术的人教会(这类壳子棍很简单,只需五、六分钟即可学会),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能与有多年武术练习的人进行实战,往往取得胜利。此说虽有些夸张,但从另一面说明了壳子棍的实用价值是相当高的,技巧非常精妙。
壳子棍总体上是以六十六个成形的壳子一百零八棍法组成的。其每一壳子都是由几个棍法组成,短小精悍,最多的壳子只有十三个动作,一般只有三、四个或五、六个动作组成一个壳子。练习时每壳子可单独练,也可把几个壳子串连起来练。搏棍时每个壳子可单独用,也可以几个壳子相互配合起来用,即所谓“整学乱用”。壳子棍重实用、重打法,攻守兼备、变化多端,实战时的效果堪称一绝引。
壳子棍有别于竞技武术的“花棍”,是流传有序的“里场”棍法。实战运用时,通过换手、调把、滑手,单双头互用,长短兼施,令对方难以应付,不知所措。壳子棍也叫撒手棍,每个壳子都由撒手开始,由撒手棍结束。撒手棍是壳子棍的基本棍法,实战时的应招、变招大多出自撒手。因此,历来流传着“学会六十六壳子,棍棍都由撒手起”,“学一百零八棍,战时棍棍不脱空”的说法,这是对壳子棍法变化多样,攻守兼备,及时撒手棍重要性的概括。
壳子棍是由八八六十四个壳子棍组合而成,所谓“壳子”即是由几个短小精悍的棍法组成,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最多的为十三个动作棍法。
三海师傅壳子棍研修班将抽出八个精妙壳子棍传授,五个单头棍法,三个双头棍法,并且八个壳子所有的实战破解之法,达到“整学乱用”的效果,练用一体,枪棍合一,本期研修融入“长练短用”。短棍携带方便,即可当拐杖,又可做扁担,在现代社会有极高的健身价值和实用价值。
单式喂招及组合用法,使广大棍术爱好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壳子棍长、短棍之技击对抗精髓。
三海师傅对壳子棍的传承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相较于其他武术,表演成分极少,实战能力强,实用性高,易学易用,是一门独有的、独一无二的棍法。长时间的锻炼,对人的身心都很有好处。这就是匡扶正义的一件事情,一个人练武可以强身,很多人练武时对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力量,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靠自己的功夫来弘扬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