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跃儒老师:以心传心、悟得大易

2022-04-22 10:11:38
0

中国文化,是很讲究个人的修养和悟性的,其中的术数之学,可谓“天机之学”,学之更需悟性。

古老的易学文化能千古流传,是因为有一代代优秀易学传承人的辛勤付出与践行,他们为易学文化的发展鞠躬尽瘁、砥砺前行,在这些优秀的传承人中有这样一位易术高超的易学家,他就是王跃儒老师。

王跃儒老师为近几十年来中国易学的研究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用当代易学人的专心致志、刻苦专研、持之以恒、勇于创新为易学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积极努力、孜孜以求、不辞辛劳、持续助力。

王老师认为:西方科学,其思维非常严谨,每一步的推理论证都非常严格,这种思维的优点很明显,逻辑慎密,也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缺点就是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论证过程就坍塌了。

而东方玄学的思维是跳跃性的,从1可以跳到10,能不能理解,就靠个人的悟性了。如果没悟到,那就永远停留在1。若是悟到了,那就可以马上跳跃到10。因为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不容易坍塌,但缺点就是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对悟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东方的玄学非常难以传承下去,大部分的精华失传也就是因为如此。

东方玄学的精妙之处,说不出来,只能以心传心,你问我?我拿手指月,明白的人满脸笑容,不明白的一头雾水,其中妙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为什么很多人研究术数十几年,几十年,花费精力,金钱无数,却还是一无所得,这么长的时间若是去研究科学,不敢说成为科学家,至少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了。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指出了在学习东方文化中悟性的重要性。但是,悟性却绝非凭空而来,有人把悟性看做就是聪明,认为聪明的人悟性就高,这种观点其实不完全正确的。

越聪明的人,心眼就越多,思想就越复杂,脾气就越傲气,最后落得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大家还记得《神雕侠侣》中,为什么老顽童的“一心二用,双手互搏”的本领,只有愚钝而老实巴交的郭靖和对世事一窍不通的小龙女继承下来了。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的学问中,都把“德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若是失了德行,就会被人骂为“缺德”。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的文章也是分为《道经》和《德经》,后人合在一起为《道德经》。这可以看出,道家始祖老聃是把“德”的地位和“道”相提并论的。

很有意思,中国的很多精妙学问,尤其是玄学,若是少了“德行”,是学不会的。这一点,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不会明白,就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已,为什么还要和人的品德联系起来,这也太“玄”了吧,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嘛!

中国的传统学问,大部分都是靠传承的,师传徒,父传子,一代代的往下传。为什么中国如此注重“尊师重道”?为什么把老师也列入到“天地君亲师”中?其实就是要徒弟和师傅的心灵去契合,做到心心相印,师傅的良性信息才能如流水一般流到徒弟的身上来。如果徒弟心术不正,或是对师傅充满了怀疑,或是自己本身杂念太多,那么就难以接受到师傅的绝学。

在传法的过程中,作为师父,总在无时不刻观察着徒弟的心性,品性,德性,总于细微处去体察你,感觉到你真正可教,而心态又正好和师父契合一致的时候,也许那一瞬间,你就悟道了。这种体悟,不是当事人,永远难以明白。

学易的人如何理解这个“悟性”?在初学易时,不要去过分看重所谓的“悟性”,先老老实实的把基础知识学会。在刚学的时候,不妨自己先去摸索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去找老师指点,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走很多的弯路,会碰壁无数次,但是不要气馁,因为这段经历会充分的考验你学易的耐心和忠诚。

若是就此放弃了,那以后也就不用学下去了。若是仍然坚定信念学习,那么机缘到了的时候,自然会碰到一个老师指点,那个时候就突飞猛进了。其实,就算是一开始学易就运气好,碰到一个老师指点,也要坚持自己去摸索,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自己先去思索,不要动不动就去问老师。当然,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听听老师或是其他易友们的意见,从中也可以学到别人的思路,对于扩展自己的思路很有帮助的。

至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自学的部分尽量去自学,不要什么都靠老师来教。先把自己该学的基础打牢,然后再去“悟”。很多易友学习术数多年却不能用,于是一怪自己运气不好,不得见明师,二怪自己悟性不高,纵然勤奋也是无用。

其实,“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就好像木工钻眼,立可透破,只是这种“悟”是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来作为基础的。“悟”不是空中楼阁,若是基础不扎实,再怎么悟也悟不出什么来。

道家讲究“绝圣弃智”、“返根复命”,类似于禅家那种“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六祖不识字,却能顿悟妙谛,迦叶见拈花,能微笑领悟的说法,其实揭示了一种思维的高级境界,但它过于玄乎而无从验证,以致于纷纷去追求那虚玄空无的境界,却忘了实实在在的根基,就好比学武功的只记住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只学会了“以无招胜有招”,然后却不能真正的和别人过招却敌一样,过分地强调那玄虚境界而不注重步步修炼,打好基础,一旦失败便埋怨自己悟性不够。

所以,如果真正爱好术数,平时还是多努力学习,不要动不动就去“悟”,悟是学到了一定层次上才做的事情。到了大师的境界,便可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悟道,一花一叶,皆可入道,但一个初学者能行?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去“悟”,也不要把自己学不好的原因完全归于悟性上。基础夯实了,自然就有悟道的资本了。在学习术数方面,有时候真的是基础决定悟性的。

王跃儒老师,生于天津市。自幼受祖父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易学文化尤为热爱,幼年时就和祖父学习,天资聪慧的他,阅读了诸多国学文化典籍,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多年来王老师一直没有间断对易学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他曾游历九华山并拜高德高僧释国勇为师,修行佛法二十余载,深得师傅真传,深悟佛学法门;他又拜茅山传人高云鹏老师门下,学习堪舆、古法观香术,学业有成、易术精湛;他虚心好学,遍访民间奇人交流学习,拜于一位隐士学习堪舆、阴阳宅风水。

王跃儒老师是道家古法风水传承人,他在集众家所学精华的基础上,将易经风水与《黄帝内经》巧妙融合,以人宅合一的至高理念,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应验奇特、调理效果显著的完整易学指导、堪舆体系,为海内外黎民善众们送去平安吉祥、财运亨通、万事通达。

王跃儒老师现任:中华易学文化传承人、中华著名堪舆学家、古法观香正宗传人、易道文化创新学者、周易名家百科人物、中华阴阳风水实战名师、易学文化推广大使。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