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廖叶珍老师:易经文化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2020-03-10 22:43:00
0

言起"《易经》风水",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很多人认为有迷信色彩,其实中国的《易经》风水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其中包含着非科学的成分,但是以《易经》理论的"天人合一"为出发点的系列风水学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许多联系和影响,对于中国的城市环境规划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廖叶珍老师:易经文化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今天就由国内著名风水环境规划专家——廖叶珍老师为大家分享《易经》风水学对城市环境规划的选址、城市建筑方向选择、城市的形态布局、城市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来阐述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对于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中华人们的居住环境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形态到现在的大都市,经历了几千年的居住环境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等问题的日益增加,人类聚居学、生态建筑学、环境建筑学等城市规划理论体系逐渐出现,又从"人定胜天"的思想返回到《易经》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易经》风水文化与城市选址

城市规划的选址尤为重要,从科学的角度,城市的选址一般选择有山有水的地域,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多方位发展,便于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而且有利于城市景观的创造。

从《易经》风水思想的角度,城市的选址则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指导原则。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选址中,由于其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十分落后,对于城市的选址必须依靠人进行现场的勘察,因此,城市规划的选址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固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风水选址说法。

《易经》风水文化对城市选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址必须要依山傍水。

风水学认为,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转,山防水去。

在《易经》风水学的思想中,水十分重要,水是龙的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生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因此一般城市的选址必须要依山傍水,有的城市选址处于两江交汇处,有的城市选址位于江河一岸或者两岸,有的城市则位于海滨,水是《易经》风水当中的中心。

从城市的发展方面看,海、河、湖一方面对于城市的农业、工业甚至于商业的正常生产和运作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水运可以改善城市交通,使城市从水、陆、空各个方面进行交通运输,同时,水还可以美化环境。

第二,选址必须山环水抱。

风水学认为:"凡寻龙穴,固宜由祖山、宗山、间星、应星以至少祖山、穴星, 逐层查看,方为的确"。寻龙即是寻找山的走势,确定适合选址的地域。

第三,城市选址要求地势平坦。

从科学角度看,城镇所在地必须有一定面积的平原,才能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城里人生活。

平原使交通、物资交流、集市贸易都方便。再背靠大山,面临大河,在军事上更为有利,水上交通也更方便。

气是风水思想当中最基本而又最神秘的内容。气,"聚则成形,散则化气,有形必有气",气不同于空气之气,它既包括空气以及各种气体,也包括辐射、光等等。在选择聚居位置时,蕴藏"气"的位置是最理想的,为了达到聚气的目的,就要求地理位置要成盆地状或类盆地状,找到"出气"的穴位,再加上四周环抱的山,就能达到聚气、藏风的目的。

廖叶珍老师:易经文化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二、《易经》风水文化与城市建筑的方向选择

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也即是中国传统规划的"坐北朝南"的思想。

从古代殷商时期的商城到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明清时期北京城,城市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随着中国的逐渐发展,由于受西方的影响,导致我们对于建筑物方向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方向。

但是《易经》风水学强调的"面南朝阳"思想从文化和科学的角度都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易经》有着密切的关联。 《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

从科学的角度,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决定的。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

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易经》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廖叶珍老师:易经文化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三、《易经》风水文化与城市形态布局

中国最早的城市是殷商时期的商城,战国时期出现了"相土尝水,法天相地"的城市规划布局思想,从这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基本上都沿用了这种《易经》风水思想的规划理念。

明代的南京城是以相土以及宇宙形象来建造城市的;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更是风水城市的典范。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宫殿布局东西对称,左右衬托,殿宇重重,楼阁巍峨,西靠中南海,北倚万岁山(煤山),南有金水河,可谓前水后山、阴阳交汇。

紫禁城内不下百所院落,每所院落中的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全宫无数不同规模的次要院落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拱卫外朝、内庭的主院及中轴线上的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出古代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

《易经》风水文化对于现代城市也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规划布局方式主要有集中块状布局形态、连片放射状布局、连片带状布局、组团状布局以及卫星状布局等城市布局形态,其中放射状布局和卫星状布局明显地体现了"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思想。

所谓卫星城市,是引用了宇宙间卫星和行星的关系,借以表明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此为"法天"。连片放射状城市则是蜘蛛网的布局形态,此为"象地"。

同时,在《易经》风水学中,这种几何形状为蜘蛛网的布局形态,使得不利于城市居民的污浊空气和干扰,即《易经》风水学中所说的"阴气"得到化解。

四、《易经》风水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

目前的城市面临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等一系列的发展趋势,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是现代社会规划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发展原则,这也就是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易经》风水学中,也即是"天人合一",《易经》风水学按照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规划宅居环境。

《易经》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营造良好的《易经》风水环境,种植树木可以美化城市。

因为《易经》风水实际上解决的就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问题,而人居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植树造林。在《易经》风水学中有一种唯心说法,就是说大自然界存在一种凶神的"煞"气,它能在不知不觉中致人于死地。

其实,所谓"煞气",大多是寒冷的北风包括西北风和东北风,由于它严寒,容易使人受凉得病,或使病情加重。在"煞口"种植树木就叫做抵煞林或挡风林,这就是"风水"林,尽管这是唯心的说法,但是剥去唯心的外衣,就留下科学的内容……绿树造林可以减少自然灾害。还可以起到环境美学。

总之,对于《易经》风水文化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从纯粹的唯心主义,而另一方面,《易经》风水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它也是一门学问。《易经》风水文化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了城市整体规划观念。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从选址到规划实施到环境布置,虽然我们一般都按照科学的方式去进行,但是其中也必然包含有风水里面的相关哲学内涵,比如依山傍水,背山面水;

第二,"法天象地"的思想对于城市以及城市内建筑的布局都有很大的启示,尤其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的创造很多方面都模仿天地万物;

第三,虽然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环境问题爆发后提出来的一种适应社会自然需求的理念,但是古代的《易经》风水学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易经》风水文化对于生态城市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易经》风水学,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去学习了解它,一方面对于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递了下去。

廖叶珍老师:易经文化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廖叶珍,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广西南宁分院院长、常务理事、资深易经大师,广西南宁人,1967年出生。幼承庭训,8岁开始接触易经,禅心研习周易命理、四柱预测学、风水知识,后得名师指点,将所学融会贯通,擅长阳宅调理,四柱改运,注重于《周易》八卦的应用,把人生命运与自然环境、吉凶祝福结合起来研究,展现神秘文化的力量。经常参加祭祀,祈福的佛教活动,鼓励福主多做善事,多修善果。曾多次应邀参加企业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筑风水评估等工作,先后为地产开发、商贸、旅游开发等企业和个人进行命理咨询、四柱改运及风水策划,为更多有缘人趋吉避凶.更好造福于天下苍生。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