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吉林纪文华老师:【易经智慧】效天法地,方是做人之道

2023-03-02 14:39:45
0

中华易学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影响至深,易学文化能流传至今,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与一代代优秀传承人的努力、坚持与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些优秀的传承中有这样一位,不辞辛劳的将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国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蓄文化正能量,携手助力中国梦的贤慧名师。她就是中华周易著名玄学家纪文华老师。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国学文化,纪老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学知识。

人情看透知纸厚,世路踏尽觉山平。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世间最难是做人!

但是,生而为人,做人是本分,所以曾国藩说,“做人一定要像人”。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所谓“人成即佛成”。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人对了,事就对了;人成了,事也就成了。

人捧人,捧出伟人;人抬人,抬出高人。

做人就像雨伞,如果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别人也不会把你高高举起。

对于做事顺利的人,中国人喜欢说是“命里有贵人相助”,其实,所谓“贵人相助”,就是会做人,有人缘。

会做人,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天下!

一提到“会做人”,很容易让人想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墙头草,顺风倒”“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等等。

其实,这些是把“会做人”庸俗化了,而真正的“做人之道”,是《易经》里的一句话,“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1- 知崇,崇效天

知,就是“智”。崇,就是“高”。

会做人,首先要有智慧,效法天的高远,目光远大,高瞻远瞩。

春秋时期的范蠡,可以说是很会做人的,后人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当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心要向吴国复仇,请范蠡主持国政,范蠡很清楚自己擅长领兵打仗,而治理国家,文种这个人比他强,就向勾践推荐了文种。

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明白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享乐,“伴君如伴虎”,于是功成身退,离开越国。

而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被勾践赐死。这可见范蠡洞察人心、知进知退的智慧。

范蠡去了齐国,化名“鸱夷子皮”,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自己就像装酒的皮袋,用的时候变大,收起来又可以变小,伸缩自如。

他开始经商,很快有了巨额家产,齐国人请他出来做官,范蠡认为自己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名气很大并不是好事,于是把家产散给亲戚朋友,又一次急流勇退。

范蠡最后定居在定陶,自称“陶朱公”,仍然经商致富,而且行善积德、扶危济困。因此,范蠡被后人称之为“商圣”,甚至成了民间供奉的“财神”。

-2- 礼卑,卑法地

礼,在这里指的是德行。

会做人,其次要有谦卑德行,效法大地,厚德载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会做人,就是做人厚道。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三大亨”,虽然都是黑道,但是杜月笙比另外两人要厚道很多,三人中也只有杜月笙得了善终。

杜月笙本是街头“混混”,没有文化,没有背景,之所以能成为“上海皇帝”,他的秘书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杜月笙既不残暴,也不势利,喜欢资助落马官员、落破文人,救济底层百姓。

他刚混出头的时候,就派人到药店购买大量疟疾药,帮助穷人渡过疟疾的高发季节,在冬天就让人在大街上给穷人发棉衣。

乞丐去杜公馆要饭,杜月笙一定会施舍,从来不嫌他们脏,都是笑面相迎,有求必应。

杜月笙与人交往,不管对方地位高低,非常注意给人面子,从内心里尊重别人,他曾经说,自己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由此可见,人生在世,只有崇效天,卑法地,才能通晓做人的道理。

纪文华老师,中华易学研习者,生于:1988年5月。

她自幼天资聪颖,慧根具足,承袭祖业,秉承家训,研习国学文化、易学文化、堪舆文化、道法文化等,深入专注而颇有所成。

纪老师现任:中华周易著名玄学家,中华周易著名环境堪舆学家,中华周易著名预测学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易学文化推广大使。

她不辞辛劳的将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国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蓄文化正能量,携手助力中国梦。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