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武术馆武式太极名家王三海是武式太极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武式太极拳的定型、推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拳架风格中正舒展、大气磅礴,动作简洁流畅。他提出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这对后世理解和练习武式太极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武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他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将三者融会贯通,对太极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三海老师和沈阳武式太极拳传承人王及元恩师】
王三海老师说到:武式太极拳发祥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由武禹襄先生所创。其由来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接触太极拳并产生兴趣: 清道光十三年(1833 年),同乡杨露禅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杨露禅的拳术后非常感兴趣,常与他比较,得以了解太极拳的概要。但杨露禅不肯轻易传授,武禹襄仅得其大概。
赴河南学习: 1852 年,武禹襄因公赴豫省,绕道温县陈家沟,本想拜访陈长兴学习拳术,但因陈长兴年事已高,卧床不起,遂被介绍到温县赵堡镇陈清平处。武禹襄在陈清平处学习了一个多月,尽得太极拳之精妙。
理论研究与创编: 武禹襄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从陈清平处学到的理法以及长兄武澄清在舞阳县北舞渡镇盐店发现的《王宗岳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 “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 的新型拳术,即武式太极拳。
理论著作传世: 武禹襄先后著有《十三式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式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其著作皆根据自身的体验写成,简练精要,对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武式太极拳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武术完美结合,是晚清涌现出的哲理化拳派的典型代表1。其拳法科学严谨,系统精密,细腻通达,在太极拳苑中成为一支重要流派。
绥化武式太极拳和推手传承
武禹襄(1812-1880),字禹襄,号廉泉,是清代直隶广平府人,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尽管家境优越,武禹襄却对功名富贵不感兴趣,而是专注于习武健身。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太极拳的研究和创新上。
武禹襄是清中叶的一位武术大家。他开创了武式太极拳这一新的太极拳流派,他以自己深厚的武学造诣和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为太极拳理论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开创太极拳理论研究热潮的先行者。
武式太极拳引文入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武术完美结合,是晚清涌现出的哲理化拳派的典型代表。其拳械套路简洁精炼,结构合理,朴实无华;打手重劲法而轻招法,劲由内换,风格独特。它拳法科学严谨,系统精密,细腻通达是太极拳苑中一支重要流派。
以沈阳为中心,绵延于辽沈大地的武派太极拳,由“清河三杰”顾荣科、霍孟奎、阎志高三位老师先后课徒授艺,迄今已有数十年,久盛不衰,在全国来说,也是习者较多,影响面较广的一支。
第一代创始人;武禹襄第二代;李亦畬第三代;郝为真第四代;阎志高第五代;萧玉璞第六代;王及元。第七代冯筱朝、于波、王三海。
王三海老师对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他强调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注重太极拳的内在修炼和意气的运用,对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老师说到:武式太极拳的实操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
以下是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基本的步骤和要点:
基本步法:
进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
退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右腿向右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基本手法:
掤:手臂呈弧形,掌心向内,用力向外推。
捋:手臂呈弧形,掌心向外,用力向后拉。
挤:手臂呈弧形,掌心向内,用力向前推。
按:手臂呈弧形,掌心向下,用力向下压。
基本身型:
含胸拔背:胸部微微内含,背部自然挺直。
松腰沉胯:腰部放松,胯部下沉。
虚领顶劲:头部微微向上抬起,颈部自然伸直。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呼吸要均匀、深沉。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身体放松,避免紧张和僵硬。
动作要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呼吸要自然、顺畅。
练习时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动作的要领。
练习太极拳有诸多好处:
- 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增强体质
提升心肺功能:太极拳动作缓慢而连贯,配合深呼吸,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的氧气摄入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和肺部得到良好的锻炼。长期坚持练习,可以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锻炼肌肉力量:太极拳虽然看起来动作轻柔,但实际上需要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从腿部的支撑到腰部的转动,再到手臂的伸展,各个部位的肌肉都在参与运动。尤其是腿部肌肉,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提高身体柔韧性:太极拳的动作包含了许多伸展、扭转和弯曲的动作,能够有效地拉伸全身的肌肉和关节。通过长期练习,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减少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的风险。
预防疾病
缓解慢性疼痛: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的人群来说,太极拳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运动方式。它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太极拳的动作轻柔缓慢,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的冲击,同时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改善睡眠质量: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太极拳的深呼吸和冥想练习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更容易入睡。此外,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还可以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的规律性。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缓解压力和焦虑
放松身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太极拳的练习过程要求身心放松,专注于动作和呼吸,能够帮助人们暂时忘却外界的烦恼,缓解紧张情绪。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人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内心的宁静,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培养专注力: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动作、呼吸和内心的感受。这种专注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专注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和焦虑的发生。
提升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随着太极拳练习的深入,人们会逐渐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和进步,如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提高。这些积极的变化会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培养毅力和耐心:太极拳的学习和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培养起毅力和耐心,学会克服困难和挫折。这种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太极拳的练习,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 对社交和文化的益处
促进社交互动
结交朋友:参加太极拳培训班或社团活动,可以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扩大社交圈子。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经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一些太极拳表演或比赛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哲学、医学、武术等多种元素。通过学习太极拳,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练习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健身方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太极拳,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王三海老师的太极拳课程介绍
基础入门课程
课程目标:主要面向毫无太极拳基础的学员,帮助他们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姿势和呼吸方法,培养对太极拳的兴趣和初步认知。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流派等知识,让学员对太极拳有系统的了解。比如会介绍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不同流派太极拳的特点和差异。
基本功训练:包括站桩、基本步法(如弓步、马步、虚步等)、基本手法(如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的练习。这些基本功是学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需要学员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和身体姿态。
套路学习:通常会教授简化太极拳套路,如24 式太极拳。这是一套经过简化和编排的太极拳套路,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提高进阶课程
课程目标:针对已经有一定太极拳基础的学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太极拳技术水平、深化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以及培养他们的实战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技术精进:深入学习太极拳的各种动作细节、劲力的运用和转换。例如,在掤劲的练习中,更加注重手臂的支撑力、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与对手力量的对抗;在捋劲的运用中,强调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牵引配合等。还会学习难度较高的太极拳套路,如 42 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等。
推手训练:这是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式,通过与对手的肢体接触,感受对方的力量和动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实战技巧。学员会学习推手的基本姿势、步法、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太极拳的原理进行攻防。比如在四正手推手中,练习棚、捋、挤、按四种劲力的相互转换和运用。
呼吸与内劲配合:引导学员将呼吸与太极拳的动作紧密结合,使内劲更加顺畅地在体内流动。例如,在动作的蓄势阶段吸气,发力阶段呼气,通过呼吸的调节增强太极拳的威力和健身效果。
高级研修课程
课程目标:适合有较高太极拳水平的学员,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太极拳的专业人才,能够深入研究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具备教学、比赛、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
理论研究:对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中医理论、力学原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学员需要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参与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体系。
实战应用:进行更高水平的实战对抗训练,包括自由推手、散手等。学员需要将所学的太极拳技术灵活运用到实战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竞技水平。同时,还会学习太极拳的战术策略,如如何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方案。
教学能力培养:对于想要从事太极拳教学工作的学员,会着重培养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进行动作示范、如何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等。学员还需要进行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特色专题课程
养生保健课程:重点关注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适合想要通过太极拳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的人群。课程内容会侧重于太极拳的养生功法、呼吸方法以及与身体保健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教授一些简单的太极拳养生套路,如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套路动作舒缓,适合日常保健练习3。 太极文化课程:主要探讨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员会学习太极拳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的联系,了解太极拳的礼仪、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文化的学习,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