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高静谦道长:浅谈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2020-07-22 13:21:44
0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济宁人杰地灵,是“两昊”遗墟、黄帝诞生地、先哲圣人之故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始祖文化、邹鲁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是济宁古代文化积淀的精华,熠熠生辉的济宁古代文明史被我们当地人引以为豪。

济宁始祖文化

济宁曾是富庶地区,是古代农业的发达地区,也是三皇五帝角逐的地区。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是当时的部落集团首领,他们各自代表着自己的氏族集团,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史籍中有关“三皇五帝”的资料较为丰富,但说法不一。学术界一般认为:三皇是指青帝伏羲(太昊)、黄帝轩辕、炎帝神农,五帝是指:少昊、颛顼、虞舜。这些始祖,除了喾和尧外,都与济宁文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济宁古代历史上的闪光点。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人祖伏羲,被我们济宁人当做直系祖先加以崇拜,因为济宁夏商之际的任国,即是伏羲的后裔建立的国家。据记载他始定父权人道,“画八卦以治下”;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炎帝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从而区分出宜农植物及中医药物,奠定了农业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炎帝曾“都陈,徙曲阜”(曾经在河南‘陈’定都,后来迁到济宁曲阜)。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华三祖堂)。炎黄二帝,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划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为黎民,通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之根本。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据史书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有土德之瑞又出生在黄土高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黄帝。黄帝一生娶妻4人,生有25子,其中得姓者14人。我们熟知的颛顼、帝喾、尧、舜、禹及夏商周朝代的君王都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据考古学家考证,黄帝氏族的出生地在今曲阜东部寿丘(今曲阜城东旧县村东北)。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寿丘,传说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生地。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黄帝为赵姓始祖。宋真宗因此改曲阜为仙源县,将县城迁往寿丘以西,于寿丘兴建辉煌的景灵宫奉祀黄帝。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纪念黄帝出生,叠石成丘,故曰“寿丘”,寿丘俗称万石山,因其外形似金字塔,又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景灵宫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楹,并在宫前立巨碑2通。元末明初皆毁。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将修复的两块巨碑置于院中碧水畔。西为"庆寿"碑,上刻"庆寿"两字,字高1米多,为元代燕山老人补刻。东"万人愁"碑,上无字,通高16.45米,为中国石碑之最。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少昊,“因执太昊之法,故称少昊”,他也被我们济宁人当做直系祖先加以崇拜,他死后被葬在曲阜,济宁曲阜城东即有少昊陵,因其外形与埃及金字塔类似,故有东方小金字塔之称。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颛顼也是东夷部落的著名首领,为五帝之一。他所处的时代在少昊之后,山东龙山文化当是颛顼、虞舜等东夷族团的物质文化遗存。帝颛顼,为高阳氏,其部落活动范围与少昊相同,其中心地在鲁南,是济宁人的先祖之一。先秦邾国(邹国)就是颛顼后裔曹侠建立的诸侯国,其国都地、先在济宁城南,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迁至峄山之阳。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虞舜,又名重华,是夏代之前虞氏部族最有名统治者,故称虞舜。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舜是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诸冯在今济宁东邻平邑县境,靠近泗水县历山乡,诸冯村尚在;负夏在今兖州城西北40里的新驿镇顿村,秦之后这里是瑕丘县县城。《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意思是说,舜曾在历山耕地,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工具及工艺品,在负夏作买卖。以上五个古代地名均在济宁境内,历山在今泗水县历山乡;雷泽即历山脚下的洼地,老百姓至今仍称“雷夏泽”;河滨即今泗水县柘沟,自古就是制陶中心;寿丘在曲阜城东,今名旧县村;负夏即上文提到的今兖州城西北顿村。因此,舜年轻时活动的范围在今济宁地区,成年后,入主中原,取代了尧的地位,成为海内各部族推举的“盟主”,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除“三皇五帝”之外的另一位始祖蚩尤也与济宁史前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蚩尤是东夷族一位著名的部落酋长,他在世的时间与炎、黄二帝基本同时,其部落活动的范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逸周书·尝麦解》记有“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其文表明,蚩尤建设宫室的地方就是少昊之地。史学家王献唐先生的《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认为:“蚩尤之名,亦出邾娄,蚩—邾,尤—娄,音近,以其言邾娄,呼之曰蚩尤”,是说蚩尤是邾娄之地的人,其人名与地名音近,有蚩尤,故称邾娄。邾娄即邾国的前身,后演变为邹县。《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81人,并兽身人语”。今人认为,蚩尤部落有81个氏族,是一个强悍好斗的部落,炎帝与其作战“弗能征”,败走中原。《本纪》记载,蚩尤部族研制了兵器,有戈、矛、戟、酋矛、夷矛,称为“五兵”。黄帝之时,“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皇览》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阚乡城即今汶上县南旺镇村西。蚩尤是济宁人的先祖,近年来,曾有部分南韩客人前往汶上蚩尤冢祭扫认祖。

道教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兰公

道教神仙,传净明忠孝之道,相传为兖州曲阜县高平乡九原里人。性至孝,感动上天。忽有斗中真人,下降兰公之舍,自称是孝悌王,说:“居日中为仙王,月中为明王,斗中为孝悌王。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且其三才肇分,始于三气。”还说三气就是玉清三天。玉清境是元始太圣真王治化而成。太清就是玄道流行,虚无自然,玉皇所治之地。我从上清而下,托胎化入人间,示陈孝悌之教。后晋代尝有真仙许逊,传我孝道之宗旨,为众仙之长。因付兰公至道秘旨。于是兰公颖悟真机,默辨往由,顾知前事。一日与里人共至郊外,忽见古墓三座。兰公说:“这是三仙解化之地。”请人报于官府,下令将墓旁的道路移至他处,勿令人物践踏。吏问:“以何为据?”兰公说:“第一墓是真人的骸骨,现在可以复其原形,这是地仙。第二墓有一套仙衣,一函道经,还有一人,正醉卧在里面,出来之后,便能与人交谈。第三墓有玉液丹,服之便能成仙。”当时官吏打开三墓,墓中情况,皆如兰公所言。兰公先取仙衣挂体,又取金丹服食。然后招二真人,一同纵身升天而去。官吏悔谢,虔恳拜陈,并问兰公何时下降。兰公说:“每十日一降,几年后,每百日一降,施行孝道,宜准玄科,接济樊笼,符臻至道。”事见《太平广记》卷十五引《十二真君传》 文。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张理宽真人

张理宽道长是全国著名高功,山东济宁北郊五里屯人,生于1915年农历10月26日,八岁进入玄门,拜全真教龙门派二十一代宗师韩至湘为师修道。曾在上海白云观,河南郑州,民权等地行医传道,未曾还俗,于1995年农历2月22日在济宁羽化,享年八十一岁。当年曾跟随龙门洞著名高功王世南道长学习全真高功学,并先后担任西安八仙宫、周至楼观台、留坝张良庙、上海白云观、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等地担任高功法师,并在西安八仙宫担任官学韵学老师,为道教培养诸多人才,所遗留《全真龙门派拨职贴》是迄今留世唯一珍品,为恢复龙门洞全真高功秘学以至于全国道教高功学做出了杰出贡献,戊戌年高静谦道长恭请张理宽真人遗蜕,安放于曲阜霄霞祠供奉。

高福臣真人

高福臣真人,山东曲阜人,武当山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多年,文革时期回家,擅针灸疗法,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主张神仙养生为内,道法为世理念。从武当山回家后,本着造福一方的思想,治病救人,对一些顽症,恶疾总结治疗经验多本,现以传承于外孙高静谦道长。遗物存有《武当心法》《医宗金鉴》《道教仪规》《神仙传》真武祖师神像,一套银针等物品。

邹鲁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邹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儒学发源地,以鲁产孔子、邹产孟子而著称。邹鲁文化是东夷文化和邾娄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融汇了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和周文化,博大而精深。

古人之所以常说“邹鲁之士”或“邹鲁文化”,从来没有说“鲁“鲁邹”的,究其原因:邾为东夷古国,文化悠远深厚,鲁为东迁新国。“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而有口皆碑,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鲁为娄转”是一个重要因素。另据传说,鲁为少昊金天氏之墟,而邹为大昊伏羲氏之域,至今在凫山仍有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女娲、伏羲庙(俗称“爷娘庙”)遗址。从立国时间上看,鲁为周初从西方迁徙来监视东夷诸国的新国,而邹则是原有的东夷土著古国。从古文化遗存来看,野店遗址出土的带有彩绘图案的红陶鼎,磨制纤细带有穿线微孔的骨针,精美的玉铲、玉环,陶器底部留下的布纹……充分说明距今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到了春秋后期,孔子诞生于尼山,定居于鲁,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删《诗》、定《书》、著《春秋》,创立了儒家学说,使鲁成为文教兴盛的中心。孔子殁后,儒学渐趋衰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天下学士不归杨则归墨。在此儒学濒于灭绝之际,邹人孟子挺身而出,继道统,辟杨墨,著《七篇》,继承、坚持、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仲尼之教独尊于千古。因此,邹遂成了儒学复兴之地,与鲁同为儒学的发源地。到两汉魏晋,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如韦贤、韦玄成、匡衡、王粲、仲长统、王叔和、唐彬、刘宝等都出生于邹地,并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可知,“邹鲁”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且“邹”与“鲁”齐驱并驾,密不可分。

邹鲁,在自然地理上,指今山东省南部偏西地区。主要有邾(包括小邾。邾,战国时改为“邹”)、鲁、滕几个诸侯国。其中邾鲁毗邻,两国“击拆之声相闻”。以上除“滕”外,其余地点均在济宁境内,由此可见济宁乃邹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儒家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后人称这里问圣贤之乡,“儒家六圣”均在济宁。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元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建立后被封于周邑,官职位列三公,故称“周公”。他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朝的建立和政权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辅政成王时期,平定东方叛乱,推行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更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旦的子孙世代在中央任三公之职,是周朝传世最久的公卿世家之一。他的长子伯禽被分封于鲁国,创造了灿烂的齐鲁文化。

周公和孔子是儒家学派极为推崇的两个人物,周公被视为儒家的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孔子被视为儒家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至圣”。唐以后,人们多表孔子的地位、学说,很少提及周公,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朱熹等也皆推崇孔子,致使今人只知孔子的伟大,对周公的了解却很有限。

其实,在唐以前,周公的地位要远高于孔子,在古代的祭祀中周公一直为主祭,而孔子则为“配享”。西汉王莽“托古改制”便极力推崇周公,将自己比作周公,只差和他老人家同姓了。

孔子一生最崇拜的人也是周公,他一生所维护的便是周公创下的“周礼”。孔子晚年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一生的梦想便是成为周公那般的人物,对于孔子而言,周公只能是用来追赶的,而永远无法超越。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至圣孔子(前551-前479)儒家思想创始人,列为 儒家之首,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其与孔府、孔庙并称“三孔”,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亚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孟子,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复圣颜子(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宗圣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述圣子思子,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运河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承载了千万智慧与汗水的运河,绵绵延延了两千八百多年,她的精髓流进了沿岸数十个城市,她的品质流进了运河人的心中。尤其是作为沿河重镇的济宁,在运河千百年的熏陶下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济宁也被称为“运河之都”。

济宁位于京航大运河的中点,是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又是整条运河海拔最高处,故有“河脊”之称。堪与都江堰工程媲美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是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也是济宁之所以被誉为“运河之都”的重要砝码。早在元代,仅济宁一个码头就转运30万担皇粮,占全国北调南粮的三分之一。每日里河道内帆樯如林,舟船如练,官船商舟,画舫游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船工摇浆击水,拉纤号子响彻云霄,河两岸百物堆山,商贾云集,南船北马,人烟拥簇,酒楼歌馆,笙歌喧嚷,一片热闹繁荣景象。济宁由此成为鲁西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江北小苏州”。当时总管运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河道总督衙门”就设在济宁。

今天,漕运当然早已废止,济宁以北也常常断航,不过盛产煤炭的济宁仍靠这条运河北煤南运,其中的60%运往苏州、浙江、上海。

水浒文化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造化垂青于济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高山仰止的儒学思想,又孕育了忠义豪放的水浒文化。东文西武,相得益彰,构成独具特色的济宁文化。水浒文化渊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辉。

水浒文化是济宁最靓丽的文化瑰宝之一。梁山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积淀了豪迈奔放,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众多的水浒英雄的诞生地,是气势恢弘的古战场,拥有众多的水浒遗迹。

一次起义造就出无数英雄,一部奇书树立了一座丰碑。战火与硝烟随着时空的转换已经散去,文化与精神却在历史的积淀中丰富发展起来。八百年的沧桑,八百年洗炼,水浒文化以顽强的生命力,恢宏的气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浒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基本内容,而且更具有自己的特征:正义诚信,豪迈直爽,乐善好施的忠义精神;不畏权势,爱憎分明,奋起抗争的造反精神;勇敢向上,一往无前,不怕艰险的进取精神;胆肝相照,荣辱与共,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九天玄女娘娘授兵书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又在江州题了反诗,被黄文柄告发。虽然装疯卖傻却没扛得住严刑,最终不得已招供,上刑场时被晁盖等人营救,自此他才决定彻底落草梁山。

刚上梁山的他,想到家中还有老父亲和弟弟宋清,于是决定回家看望。到了家才发现,家中处处布置了官兵来捉拿他。在准备回梁山的路上,他遇到了官兵,夜里不辨方向,他迷了路,摸到了还道村。为躲避官兵的搜捕,他躲进了古庙,见到了九天玄女娘娘。

按照书中所写,九天玄女不但赐他三杯仙酒和三颗仙枣,而且还授予他三卷天书。临末,娘娘还特意交待宋江:娘娘法旨道:“……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从这里可以看到,九天玄女告诉宋江,天书只能他和天机星一起看,其他人不行。可是,直到最后,宋江才知道自己是星主,但具体什么星,梁山一共多少颗星,天机星是谁?那就不知道了,玄女娘娘也没说。

另外,梁山民风淳朴,武术表演、斗鸡、斗羊别具特色。同时梁山也是中国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

济宁优秀传统文化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