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以米芾《苕溪诗帖》为例,探究中国书法中的“真趣”

2020-01-01 13:51:01
0

如果从审美意识上来分析历朝历代的书法特点的话,那么可以得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结论。所谓的“尚意”指的是重视书法表现审美情趣,作书要随意所适,自然天成。正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的那样,要率意而为,要有“真趣”。这就是米芾书法艺术的“平淡天真论”,也使得他的书法有任情恣意、挥洒自如、一派天真、独具个性的特点。

米芾画像

从整体上来说,宋代书法“尚意”的风格是统治者倡导儒、释、道三教并举的结果,也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自唐末以后,禅宗的思想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它吸收了儒教和道教思想的精华,建立了一套适应宋代社会的理论体系,倡导的“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契合了文人士大夫内心的自我需要,对士大夫阶层产生了强烈的渗透作用。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更加追求内心的自由,注重个人的主体精神在书法中的体现,形成了“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旨趣。米芾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举止颠狂的“米颠”

米芾字元章,北宋湖北襄阳人,是北宋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的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的代表。

米芾又是一个举止颠狂、放荡不羁的人,他特立独行,率性而颠,有“米颠”的雅号。这与他少年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米芾的母亲是皇帝的乳母,所以米芾的仕途是靠思荫出身,而并非主流的科举入仕。对于心高气傲的米芾来说,这种近似“投机取巧”的仕进方式让他感到十分自卑,也受到了主流士大夫们的歧视和排挤。这种强烈的自卑使得他希望用叛逆的行为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他的独树一帜在人们眼中只是一种近似疯癫,是一个“另类”。

米芾拜石图

米芾好穿古人衣冠,又有洁癖,他的手碰到物体后,必须立即洗手,而且洗过手后不能用毛巾擦拭,必须自然风干。他每天都要换洗衣服,以至于他的官服因为洗得太勤被磨破,被言官以“衣冠不正”的名义弹劾。但是从艺术角度上来说,他容不得半点污垢和瑕疵的性格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纯真气息,契合了他的“真趣”。

米芾乖张怪异的行为让他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米颠”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符号,这种性格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他曾说过“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种淡泊功名的心态,正好利于米芾的艺术创作,也让他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不事逢迎,全身心的投入到书画艺术的创作之中,对书法的追求如痴如醉。在艺术上他极为认真,与他平时的颠狂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他双重性格的一种表现,也是他取得成就的基础。

二、米芾书法的“真趣”

自唐代以来,书法界对王羲之十分推崇,将王羲之书法中的旨意当做书法的最高标准,要求“点画之间,刚柔备焉”。而米芾更加注重内心的表现,他的作品更加抒情,更加自由。

米芾《梁院贴》

什么是“趣”?这其实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审美感觉,是书法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内心的情绪和审美趣,用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来表达出来,给观众以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认同感,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一种表现。严格来说,“趣”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是书法家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的一种展现。

那么什么是米芾说的“真趣”呢?米芾将它解释为“趣由天生”,有趣则生,无趣则死。在米芾的“真趣观”中,将对自我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强调书法不能拘泥古人,书法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一种诉求,要“集古出新,自成一家”。

米芾七岁学书,学习过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等大家的书贴,尤其是对褚遂良的书法极为钟爱。褚体用笔富有变化,极为生动,特点鲜明,极得米芾痴迷。长大之后,米芾又有幸得到苏轼的亲自点拨,教导他学古人书法,要学其用笔精髓,学习其平淡天真的旨趣,使得米芾终于有所突破。自此,他将批判性的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学习古人的同时,又勇于创新,学古人而不囿于古人,终于使他成为书法史上的大家。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