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赓续中华文化血脉、讲好中华国学故事”—孙滋芸老师:君子以同而异

2022-07-20 10:26:27
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周易名家百科网、周易名家文化平台,联合举办首届“赓续中华文化血脉、讲好中华国学故事”红色主题国学文化活动,旨在推进复兴和推广国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挖掘其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加以整合梳理,从而确保其内容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需求,与现代文化一道,共同为国学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献计献策,尽赴全力。


本期讲好国学故事,特约嘉宾:孙滋芸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兑下离上。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治家没治好,家人背离,故家人卦后为睽卦。火泽睽,火在上,而泽在下,不能交融,故为睽。或曰,少女在内,中女在外,两人貌合神离,而家人是中女在内,长女在外,两人同心同德。告诉我们以同而异的智慧。卦辞中说以同而异,就是求同存异,有团结就有背离,有和你意见相同的,就会有意见不同的,这是辨证统一的,如何面对,就是要以同而异,在异中求同。初九,悔亡。要学会与恶人相处,有小的损失不要在意。九二,遇主于巷,小心行事,保持正行。六三,见舆曳,把握度,知退知进,学会忍辱负重。九四,睽孤遇元夫,相互信任,内心诚信。六五,悔亡。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上九,睽孤见豕负涂,处于矛盾转化之境,要判断形势,不能一味猜忌,调整好观念,积极求合。

image.php?url=YD_cnt_31_01D8SK1BTbH3


万事成于协力合作,败于众志相异。因此,我们为人处世应怀着心平气和的态度,加强团结,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否则内部相互猜疑,纠纷不断,必然引起灾祸。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群策群力;对下能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逢迎附和,不敢发表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排斥打击。显而易见,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同而不和则是取乱之道。能否做到和而不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发展,就是“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求同存异的目的,是要综合不同的力量,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进而组成一定的联合体。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追求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力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和相互合作的基础和目的。存异,就是保留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利益,不求同一,不求齐一;这是不同力量能够和睦共处的重要条件。求同存异不仅仅是处理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就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代社会而言,恪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必然会使自己陷入非常孤立的境地。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特长都不一样,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不能强求一致。人与人之间要想和睦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的豁达胸怀,而不能事事求全责备。既然我们自身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又有什么理由来苛求别人完美无缺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强求于人,而应该能让人时且让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对方犯了错误,我们也不要嫌弃,应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原谅他的过失,帮助他改正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厚豁达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求同存异,就能够达到内部的和谐,最终对事物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相反,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搞长官意志,不愿听到不同的声音,导致大家不敢讲真话,从表面上掩盖深层次的矛盾,这样迟早要出问题。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首先,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与权利,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一个人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就会因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得到信任和理解,从而增强合作的积极性。其次,要注意存小异。要有大将风度,千万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在思想和心灵上拉近距离,减少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摩擦与误解,让大家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image.php?url=YD_cnt_31_01D8SKAjuY3M


孙滋芸老师自幼喜研易学,饱得慧根,然岁月静长,渐知法外无法,空无所空之理,遂用多年光阴遍寻国内、台湾等数位高师,终获禅宗之妙理,道术之精华,后将所悟所得潜修与内化,践得真修!

现任:中国建筑风水研究院济南分院院长,高级易学研究员、客座讲师;北京泽山咸环境科学研究院济南分院院长,高级环境科学研究员。

特别推荐
热点要闻